紅樓版本知多少,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發布修訂新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問世270多年,至今仍是閱讀熱點之一。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2022年修訂新版將于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出版。
活動現場
8月20日,人文社聯合中國紅樓夢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舉辦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暨2022年修訂新版發布會。
在現場活動開始前,大家通過直播“云游”了位于北京崇外大街磁器口東北角的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全貌,這也是該故居自7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后的首次直播。
“云游”曹雪芹故居紀念館
現場訪談分為“《紅樓夢》閱讀與經典版本”和“《紅樓夢》永恒的藝術魅力”兩個主題,《紅樓夢》第一版校注組成員呂啟祥、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孫偉科等嘉賓,回顧了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的出版歷史,探討經典閱讀與版本選擇,并暢談《紅樓夢》的藝術魅力。
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出版史料展
校記手稿
注釋發稿本
人文社還在現場布置了“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出版史料展”,首次展示了與該版本相關的珍貴手稿、征求意見稿、發稿本,1982年初版本和各個階段的修訂版本,還展示了部分校注組專家的影像資料。
新中國成立后,人文社是第一個出版《紅樓夢》校注整理本的出版機構,從1953年開始,人們閱讀《紅樓夢》的通行讀本幾乎都是人文社版本。在1981年之前,人文社向大眾發行的《紅樓夢》讀本,是以程乙本為底本,由周汝昌、周紹良、李易校訂標點,啟功注釋。
隨著《紅樓夢》早期抄本——尤以脂硯齋評點本為代表——的不斷被發現和研究深入,學界對于在大眾中影響巨大的《紅樓夢》整理本也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以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早期抄本為底本,進行整理普及出版工作。
1975年,校注組成立,由袁水拍任組長,馮其庸和李希凡任副組長。隨后,校注組確定以早期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為前八十回底本,程甲本為后四十回底本,校注一部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紅樓夢》讀本。
1982年3月,署名“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紅樓夢》正式由人文社出版,并成為向全國發行的《紅樓夢》通行讀本,又簡稱為“新校本”“紅研所校注本”。
從1975年啟動到1982年出書,《紅樓夢》新校注本的撰稿工作經歷長達7年,校注組整理校記6000多條,成書時精簡為1000多條;撰寫注釋3500多條,成書時精簡為2300多條。
此外,校注組的工作還為《紅樓夢學刊》創刊(197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和中國紅樓夢學會的成立(分別為1979、1980年)打下基礎,這項工作的意義遠遠超越了校注本身。
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于1996年和2008年兩次推出全面修訂版。每次修訂,都改正了上一版的疏漏訛誤,更重要的是不斷吸收紅學研究的新成果,使其與時俱進,日臻完善。例如,2008年修訂版將作者署名由延續了數十年的“曹雪芹、高鶚著”,改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就是總結、吸納紅學成果的典型體現。
從1982年至今,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的各種版本形態,包括近幾年推出的“精裝珍藏版”“大字本”“有聲版”等,累計發行近1000萬套,成為在讀者中影響最為廣泛的《紅樓夢》讀本。
即將出版的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四十周年紀念版效果圖
2022年初版四十周年之際,原校注組專家和中國紅樓夢學會、紅樓夢研究所相關學者,以及人文社編輯部,一起對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進行全面梳理修訂,修訂新版即將面世。(本文圖片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