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會友!中韓廚師美味對對碰
如果讓中國廚師與韓國廚師為對方挑選彼此會喜歡的美味,他們會如何選擇呢?在他們心中,究竟哪一道菜能代表本國美味向外推薦呢?
為慶祝中韓建交30周年,北京韓國飲食研究所所長、來自駐華韓國文化院的韓國料理老師禹英善與中國美食博主王花花以食會友,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聯合出品的《中韓青年說》首期節目中共同接受了一場來自異國風味的挑戰。
中國主廚挑戰韓國人三伏天必喝的養生美味:參雞湯
參雞湯是在童子雞中放入人參、黃芪、紅棗、糯米等熬制而成的食物,起源于宮廷料理,是韓劇《大長今》里國王品嘗后贊不絕口的“大補湯”。
“包治百病的人參與雞肉組合,會迸發出夢幻的味道!”當韓國料理老師禹英善走進菜市場,為中國廚師王花花挑選食材時,一眼便看中了一支體型巨大的人參,“她一定會喜歡的,吃完有精神、有力氣?!?/p>
在韓國,對參雞湯的喜愛不分男女老少。
“留學期間平時在家也會自己做參雞湯,招呼朋友一起來喝?!惫澞恐械膸蛷N、北京大學韓國留學生會副會長都永勛將“參雞湯”視為“入伏必備的家常菜”。他相信,在炎熱的伏天食用能夠“以熱制熱、戰勝酷暑”。
像都永勛一樣的韓國青年有很多,在韓國首爾市明洞大街有名的參雞湯店在午飯時間之前就會排起長龍,有時需要在外“曬幾十分鐘”,只為喝一口“熱湯”。
“在韓國,女婿來到岳母家,岳母會將飼養的母雞抓來燉著吃。把雞腿夾給女婿,既是岳母疼愛女婿的象征,又飽含了岳母希望女婿能好好對待女兒的期待?!痹陧n國料理老師禹英善心中,參雞湯里濃縮了濃濃的親情,她很懷念小時候媽媽為自己燉參雞湯的時光。
如今,這道宮廷料理已然成為風靡韓國民間的家常美味,端上過國宴餐桌,也正銷往向世界各地。
韓國主廚挑戰名揚天下的“麻辣”風味:麻婆豆腐
“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币皇坠旁姼爬恕奥槠哦垢边@道著名川菜背后的勵志傳奇。當中國主廚王花花在節目中講起此間的傳說時,引得韓國青年連連驚嘆。
100多年前的成都萬福橋邊,豆腐這一食材因為一位臉上有麻子的陳姓女老板的烹飪專長而變得名聲大噪。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一套獨特的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人們便稱她烹制的豆腐為“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后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命名。剛開始光顧陳氏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后來一傳十、十傳百,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各地的美食愛好者也紛紛效仿其做法,“麻婆豆腐”由此持續風靡百余年,名揚海外。
當韓國主廚向中國主廚請教做法秘訣時,王花花向她推薦了汪曾祺先生在1992年發表的散文《豆腐》中曾總結的六要領:“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三是要用郫縣豆瓣,豆瓣須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湯汁漸漸收入豆腐,才起鍋;五是起鍋時要撒一層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為‘大紅袍’者;六是盛出就吃。麻婆豆腐必須是:麻、辣、燙?!?/p>
“在韓國很少能吃到如此麻的味道!”節目現場的韓國主廚與幫廚都是“麻婆豆腐”的愛好者,為此,一向喜歡少油清淡食物的禹英善在挑戰料理這道菜時,對花椒“大紅袍”愛不釋手,撒完“大紅袍”還不夠,又加了一勺又一勺花椒油,“我很喜歡這個味道,一定要多放一點點?!?/p>
在異國風味里碰撞出文化交流“名場面”
美食是世界共同的語言,韓劇《大長今》的熱播曾經為許多中國人打開了韓國料理的世界,而中國“麻辣”風味也正持續火爆韓國。
如今中國的川菜館開遍了韓國的街頭巷尾,據央視財經報道,韓國最近公布的一份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最近4年間麻辣燙俘獲了眾多年輕人的心,尤其是初高中女生對于麻辣燙的喜愛一度超越了韓國傳統小吃炒年糕。
“你覺得在韓國中餐的口味和在中國韓餐的口味都正宗嗎?”當記者問起經常在中韓兩地的留學生都永勛時,他覺得“口味會有一定的差別”,在韓國的中餐館會有點像“韓式中餐”,“(麻婆豆腐)會放很少的油、麻的味道也不太明顯?!倍谥袊捻n餐館,也有點像“中式韓餐”,會根據中國人的口味入鄉隨俗,準備很多不同口感豐富的蘸料,“像我們自己吃蘸料可能只有胡椒粉就行?!?/p>
禹英善對此表示認同,她認為韓國料理注重一種“減法”的烹飪方式,她在烹制韓國料理中幾乎不使用調味料,而是使用天然新鮮的食材,體現出食物的本身味道。而中國許多料理會使用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再用大火炒制,是一種“加法”烹飪方式。
作為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的研究員,禹英善通過古書深入研究韓食文化已超過15年,“我來到中國也已經15年了,我認為只有更多了解韓中之間的文化,才能成為更親密的朋友?!?/p>
“其實中國自古就有飲和食德、萬邦同樂的飲食哲學?!痹谥袊朗巢┲魍趸ɑ磥?,“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講究五味調和,注重口味的平衡與兼容,在中國,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總會找到適合自己喜好的風味?!?/p>